自7月26日张家台海鲜市场由蓝海投资统一管理以来,该市场游客零投诉。
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问题,前期,我市编制了《日照区域扶贫开发规划》和《关于强化政策措施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实施方案》,将区域扶贫融入到全市乡村振兴战略,与美丽乡村建设、林水会战、新六产培育、幸福公路建设等工作相互融合,引导政策、项目、资金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。2018 年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,上述区域作为巩固提升的重点区域。

三是努力改善群众生活条件。建设农村综合性社会福利服务机构, 到 2020年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 50%以上。四是健全残疾人关怀救助机制。推广扶贫助弱一键解困工作,为建档立卡失能贫困人口等人员提供居家生活照料服务。完善农村低保制度, 将符合条件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 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。
新增脱贫攻坚资金、项目、举措主要投向该区域。加快实施 4 大片区和 301 个省 市扶贫工作重点村道路、饮水、电力、信息网络、文化体育等设 施建设。抓高品质旅游项目打造、抓高水准旅游接待设施建设、抓高效率旅游交通设施完善、抓高标准旅游市场秩序整治——伴随着迎高铁时代加快实施旅游富市战略推进会议的召开,日照挥出四抓重锤,擂响了旅游业新一轮发展的铿锵战鼓。
日照天德集团董事长胡善国为酒店的开业制定了时间表。在刘家湾赶海园投放赶海小火车,刘家湾和金沙岛之间开通气垫船。齐家滨为与会人员算了一笔账,高铁开通后,预计明年,日照平均每天能增加过夜游客3000人次,到2020年将达到5000人次,然而当前的住宿、餐饮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,必须抓紧打造一批高端酒店及特色民宿,确保在明年6月份前,新增1万张床位。在东港区区委书记王世波的发言中,拥抱高铁时代到来的热情呼之欲出:我们将聚力项目攻坚,全力配合服务东方太阳城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,重点抓好特色小镇、田园综合体建设,提升完善旅游新业态。
在人人都是自媒体、个个手持麦克风的新形势下,旅游市场秩序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底线红线,要牢牢守住。山东海洋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东江说。

市土地储备开发集团董事长周绪高谈及打算,计划投资2000万元,完成森林公园‘智慧景区一期系统建设,实现景区智慧服务、智慧营销、智慧管理。在环球海—赶海园—涛雒风情小镇—天台山之间,沿旅游景观公路开通旅游观光专线,增设公共自行车投放点。(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侯庆萍)。齐家滨谆谆告诫,抓高标准旅游市场秩序整治,既要从政府的角度加强旅游市场监管,又需要旅游从业人员树立窗口意识、门面意识。
市委书记齐家滨为日照高铁时代的旅游产业发展,标定清晰路径。9月18日上午,日照迎高铁时代加快实施旅游富市战略推进会议召开。于是,住得下吃得好,则成为留住游客的前提和基础。大会上,齐家滨要言不烦,却引人深思,既要从海陆空方面打通外循环,又要持续优化便捷、高效的内循环。
于是,山东海洋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将高标准建设太阳客栈、涛雒风情小镇度假公寓、刘家湾赶海园、金沙岛、环球海木屋,发展天台山、刘家湾民宿旅游,到明年5月份,力争达到1000张以上床位,接待游客住宿2000余人。作为我市高端度假酒店,天德·萨维尔皇家酒店将抓紧项目施工,确保2018年11月前运营,2019年5月正式开门营业。

抓高水准旅游接待设施建设。抓高效率旅游交通设施完善——打通外循环,优化内循环当高铁开通,让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现实,为游客提供更安全、更便捷、更高效的旅游交通体验,则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砝码。
市土储集团将对森林公园内餐饮、酒店、通行、娱乐项目等服务进行规范管理,实现景区旅游服务标准化,提升景区整体服务水平。要围绕项目打造、旅游接待设施、交通设施完善、市场秩序整治,打响一场提升日照旅游品质的战役。我们将加强与国际国内专业团队、著名设计师合作,加强旅游创意策划,打造一批‘人无我有、人有我特的特色旅游项目。当打造品质旅游项目成为共识,9个部门单位简短意赅却直中要害的发言,跃动着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决心。在空间上,要加快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拓展。抓高效率旅游交通设施完善。
重拳出击,从严整治。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将坚持重心下移、关口前移,在铁腕整治和健全机制上双向发力,以更规范、更放心的市场秩序迎接八方来客。
会上,确定的路线图、绘好的时间表、制定的任务书,掀起了实施旅游富市战略的新热潮,也激发出比学赶超的汩汩干劲儿。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将加快王家皂、乔家墩子、后滩西等民俗旅游村改造升级和太公旅游小镇建设,积极开展渔家乐星级评定行动,加快提升民俗旅游的发展层次。
会场内,摆问题、谈思路、说转型,与会人员聚精会神听,专心致志记,时不我待的紧迫感、发力超越的使命感,凝聚成阔步前行的强大动力只有根扎得深,树才能牢固啊。
多读书、读好书我和你爸都是‘睁眼瞎,只要你们有本事,上到哪儿我们都供应。长辈们的言传身教,成长过程中的耳濡目染,现在想来,家风是一种无形的传承。本报通讯员 费守芝。为了能使大家的生活过得好一点,每逢山珍采摘季节,父亲就会组织村里的劳力们一起上山。
但大姑的头发烧焦了,爸爸的手也烫出了泡,两人受惊过度,宁愿饿着肚子也不肯进厨房。最多的时候家里五个孩子一起上学,邻居们都劝母亲,孩子上那么多学干什么,现在下来也能帮你干活了,你也就不用那么累了。
听大姑说,有一次,大姑做饭,父亲烧火,一不小心锅里着了火,姐弟二人吓得大哭起来,幸好邻居听到动静跑来帮忙,才避免了一场火灾的发生。春天播种、夏天翻秧、秋天收割、冬天拾草,样样都是一把好手。
老少爷们选了我,我就得干出个样来。挖白母(川贝),采蕨菜,摘猴头、榛子、核桃……清晨四五点钟的树林,小咬(小飞虫)很多,虽然穿着长裤长褂,头上围着纱巾,也抵挡不住小咬成群的攻势。
山上野兽多,大伙一起干,既能有钱挣,还能互相有个照应。每每这时,母亲都笑而不语。因担心销路问题,首批只有3家村民肯尝试,可当年每家就获益5000余元。父亲和母亲就像永远不会停歇的陀螺,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,也没有华丽高深的言语,但他们却用自己的勤劳、朴实和善良为我们编织了一个温暖的家,用自己的一举一动给我们终生受益的启迪。
这是母亲挂在嘴边的话。看到了甜头,第二年,村民们都争着抢着让父亲传授黑木耳种植技术。
父亲为人公正耿直、吃苦耐劳,即使不识字,也被村民们推选为村主任。爷爷知道后,一边悉心安慰他俩,一边教导他们不要畏惧生活中的困苦。
人有一双手,不懒就饿不死奶奶在父亲6岁时便去世了,家里兄弟姐妹四人,全靠爷爷一人拉扯长大。而那一年大姑才10岁,父亲只有8岁。 |